《一分钟说中医》第121期 | 穴位按摩巧治落枕
穴位按摩
巧治落枕
落枕好发于春冬季节,起病急,通常入睡前无不适,起床后感颈项部的肌肉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大部分因为颈项部肌肉劳损,入睡时姿势不当,枕头高度不适,颈肩外露导致的风寒侵袭、寒凝气阻、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而引发。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居家常用的简便易行的穴位和按摩手法,刺激特定穴位,以疏通经络达到止痛的效果。1.外劳宫穴:属于经外奇穴,虽不归属十四经,但具有特定的主治作用,是治疗落枕的经验要穴,又称落枕穴或项强穴,对落枕和颈椎病等具有独特疗效。位于手背第二、三掌指关节后0.5寸凹陷中。取落枕疼痛一侧外劳宫穴,用自己大拇指指腹顺时针稍加力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穴位按摩的同时,在可忍受的范围内,缓慢做颈部左旋、右旋、前屈、后伸活动。
2.后溪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通俞,有传输、输注的含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穴位,“俞主体重节痛”,《针灸大成》曰:“体重节痛刺后溪”,后溪穴主治颈项痛,通于督脉,可疏通督脉项背部经气、解痉镇痛。按摩后溪穴可缓解落枕引起的急性颈部疼痛症状。取穴方法:微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为该穴。按揉方法同外劳宫穴。
3.养老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阳郄治痛”,故可治颈肩手臂疼痛。按摩养老穴可充养阳气、解痉止痛,对小肠经循行部位的急性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取穴方法:以手掌面向胸,在尺骨茎突桡侧骨缝的凹陷中为该穴。按揉方法同外劳宫穴。
依次按摩外劳宫、后溪穴、养老穴,按摩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可快速有效缓解落枕导致的颈痛,并逐渐恢复颈部正常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落枕恢复期避免卧位看书和看手机等活动。不可强行屈、伸、旋转颈部,更不要自己盲目按摩,否则可能让颈部肌肉“伤上加伤”。如果颈痛反复,并伴随头晕头痛、手臂麻木、腿脚无力等症状,很可能就不是落枕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颈椎出了其他问题,要及时就医。
【编者按】
《巢氏病源·失枕候》:“头项有风,在于筋脉间,因卧而气虚者,值风发动,故失枕”。
《针灸大成》:“后溪穴主治颈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