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方 | 盛夏之际,中医教您如何养生!
溽暑即指盛夏暑湿之气,此时正值万物生长且湿气旺盛的大暑期间,天气闷热,烈日在上,火气在下,土壤浸润,蒸腾为湿,湿气聚积,结空致雨,湿热弥漫,缠绵不爽。所以溽暑时自然界中空气湿度、热度都非常大。故而溽暑养生,最应注重防暑防湿。
溽暑三物
溽暑期间,外界温度骤然升高,加上暴雨雷电天气频作,在这样天气极端变化的影响下,最容易使人大汗伤津或湿邪内阻而中暑,我们常说的中暑分为中阳暑与中阴暑。
中阳暑主要发生在户外工作及体力劳动者,外界温度高,暴晒大汗出,致伤津耗气,主要症状可有心烦、口干、高热、大汗等。
中阴暑多见于长时间居于空调房间及过食生冷食物,内外界湿度大,汗出不畅,而湿邪内困,主要症状可见无汗、神疲、倦怠、身重、酸痛等。
溽暑时节,这三种食物具有不错的防暑化湿效果哦!
西 瓜
“热天一块瓜,胜如把药抓”
西瓜性寒味甘,果肉清甜多汁,口感沙脆怡人。
西瓜中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西瓜不但能降温去暑,除烦止渴,还具有降血压、利尿的功效。
据古籍所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所以西瓜有天生“白虎汤”的美称。白虎汤其主治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功能清热生津,解渴除烦。所以西瓜是我们预防中阳暑的水果佳品。孕产妇、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应慎食。
冬 瓜
冬瓜味甘性寒,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一种高钾低钠的优质蔬菜,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利尿、降脂减肥以及美容颜、抗衰老的功效。夏季可多食用冬瓜,不但对于肾病、高血压及浮肿患者有较大的益处,同时还对湿邪中阻而导致的阴暑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绿豆芽
绿豆芽性凉味甘,不仅有爽脆的口感,还能清暑热、止渴烦,利三焦、化湿热,调五脏、通经脉,美肌肤、解酒毒,同时还具有减肥降脂和软化血管的功效,是一道夏季必备防暑化湿的佳肴。
溽暑三养
“暑热”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所以溽暑时节有大热大湿的特点,尤其以南方湿热天气为甚,夏季天气炎热,水汽蒸腾,雨水增多,空气土壤,湿度增大,以致暑热、暑湿较重。在这样的天气影响下,容易让人感觉时而烦闷干渴,时而气虚懒言,时而肌肉酸楚,时而容易犯困,精神不在状态。
现在正处于“三伏天”里“中伏”之中,
在此时节:
喝一杯伏茶,清暑化湿养心气;
敷一剂伏贴,冬病夏治养阳气;
吃一碗伏粥,调理肠胃养脾气。
伏 茶
伏茶是在炎热的夏季里用中草药熬制而成的凉茶统称。根据不同的药物配伍,其功效也不相同。三花茶:用荷花、金银花、百合花三种花药一起泡水代茶饮,可以起到清暑化湿、养心安神的功效。
伏 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大暑里,外界阳气最为旺盛,正是我们补阳祛湿,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伏贴是一种由中草药调制而成,夏季使用的敷贴,适用于一些在产生于冬季、或是在冬季容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夏季通过穴位贴敷,以培补机体阳气,增加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治冬季疾病的目的。一般常在三伏天的初、中、末伏这三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伏贴。
伏 粥
粥具有益气养胃的功效,伏天喝粥还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合用健脾祛湿的食材熬制而成的米粥,具有调理肠胃养脾气的功效。
绿豆粥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
莲子粥具有健脾益胃、养心安神的功效
扁豆粥具有解暑利湿、健脾养胃的功效
赤小豆粥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功效
溽暑三穴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又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所以重庆的湿气更重。
溽暑时节,常按或常灸这三个穴位会有不错的祛湿化痰的功效。
丰 隆
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是胃经上的第40个穴位。
主治:眩晕、痰饮、痰湿等诸病。
取穴定位:本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丰隆穴具有较好的祛湿化痰功效。常揉按或艾灸丰隆穴能使脾胃内的浊湿如轰隆雷鸣般排泄出体外,故名为丰隆。
承 山
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57个穴位。
取穴定位:本穴在腘横纹的中点与外踝尖连线上的中点。
承山穴与薏米红豆粥功效相仿,能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承山穴因其承受全身压力最多,为筋、骨、肉的集结之处,膀胱经为人体阳气最盛的正经,承山穴正又是它的枢纽。经常揉按刺激本穴可振奋体内阳气,助湿气排出人体。
阴陵泉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是其经络上的第9个穴位。
取穴定位:本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的凹陷处。
阴陵泉穴具有健脾理气、清泻湿热的功效,有健脾祛湿第一要穴的美誉。
阴陵泉为我们人体自带的祛湿穴,脾主湿气的运化,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合穴之处,经气最盛,通过刺激有利于通调水道,引导体内湿邪有道路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