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 > 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爱国卫生运动

希望在田野上生长:潼南以"绿色处方" 点亮精神康复新路径

日期: 2025-07-03


近年来,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部署下,积极落实国家及市级相关政策,聚焦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创新,以"农疗康复+同伴支持"为核心,将医疗干预、心理疏导与社会功能重建有机融合,为精神疾病患者开辟重返社会的希望之路。

一、强化部门协同,构建立体化康复体系

潼南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区民政局、区残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指导区精卫中心创新推出"农疗康复三步法",组建由精神科医师、康复治疗师、社工志愿者构成的多学科专业团队。

在基础农疗环节,通过"种子计划"将康复护理理念融入农事活动,引导患者参与播种、灌溉、采摘等劳作,帮助其重建规律生活作息,培养责任意识;在技能进阶阶段,开展园艺设计、手工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患者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在社区融合层面,构建"精防医师帮扶+社区康复站+政府就业对接"模式,助力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自20245月项目启动以来,患者康复活动参与率提升65%,症状稳定率提高15%,累计160余人次康复出院,取得显著成效。

二、打造康复基地,深耕"绿色康复"实践

  潼南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区城投公司,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于20245月建成精神康复农疗基地。基地秉持"一心一地""绿色康复"理念,打造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配套建设20亩户外农疗基地,形成"室内+户外"双轨并行的康复模式。

自运营以来,已有600余人次患者参与农疗活动,收获西瓜、玉米、西红柿等各类蔬果3000余斤。患者在土地劳作中不仅收获了劳动成果,更实现了与自我、他人及社会的深度联结,有效促进了身心康复。


三、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康复治疗新路径

潼南区以"精神健康同伴支持"项目为抓手,深化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通过设立精神康复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围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两大核心,开展生活技能培训、体育锻炼、手工制作等六大基础活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实现从家庭依赖到自立自强的转变,切实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项目开展以来,已招募同伴支持者180余名,组织园艺治疗等康复活动400余场次,并推出《同伴之声》等特色成果,获得市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未来,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将持续深化特色精神康复服务创新,不断完善康复服务链条,将农疗项目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心灵治愈场域",帮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提升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