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8年潼南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抓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全力夯实“稳”的底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08.55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全市(0.5%)高7.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见图一)。增速排位全市10位,渝西第7位(见图二)。
图一:2018年潼南区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图
图二:2018年潼南区规上工业增速排位走势图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智能终端产业贡献突出,六大主导产业“四升二降”
随着产业优化步伐加快,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的 91.7%,对工业经济运行产生决定性影响。2018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达304.71亿元,同比增长27.8%,总体呈现“四升二降”的发展态势。其中: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实现产值152.18亿元,占总产值的45.8%,同比增长71.1%;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健康品产业实现产值33.31亿元,占总产值的10%,同比增长17.2%;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26.23亿元,占总产值的7.9%,同比增长17.1%;环保科技及新材料能源产业实现产值为50.83亿元,占总产值的15.3%,同比增长5%;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产业实现产值26.4亿元,同比下降18.2%;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实现产值20.49亿元,同比下降12.5%。
(二)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显,园区企业成增长“主力军”
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一园三区”建设,以六大产业为主导,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2018年,在全区226家规上企业中,园区六大产业占规上企业的67.9%,园区内企业个数占规上企业的57.5%,共实现规上总产值271.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9%,同比增长43.6%,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贡献率为186.5%,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8.7个百分点。而园区外规上企业实现产值仅60.26亿元,同比下降38.8%,拉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3.3个百分点。
(三)高质量发展更加巩固,成为工业经济的增长引擎
2018年,全区工业经济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更加巩固,更为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突进,成为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增长引擎。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也是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18年,全区战新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23亿元,同比增长53.1%,对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6.8%,拉动全区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成长迅速。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中有高技术企业29家,实现工业产值173.3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的52.2%,同比增长83.6%,对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78.4%,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7.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占高技术产业90%,同比增长119.9%,增速为行业最快,潼金乐众、金佛果、潼腾智能手机生产企业拉动规上企业增长17.4个百分点。
(四)工业生产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奠定增长基础
工业生产要素的保障,较好的满足了全区工业企业生产需要,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2018全区工业用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其中:大工业用电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 %;工业用气1.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8%;万利来化工因搬迁项目投产达效,用电量增长145.4%,用气量增长260%。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减弱,下行压力加大
随着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全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潼南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也进一步加大。201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 28.5 %,比去年回落5.4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5.4%,比去年回落11.9个百分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比去年回落1个百分点。
(二)关闭停产企业较多,新增动力不足
2018年,全区226户企业中,共有99户企业当月产值增速为负、123家企业累计产值增速为负,其中61家企业已全面停产。2018年其新增规上工业17家,新增动力不足。其中:月度仅新增的7户规模企业(奥尔玛、聚光光伏、佰思特、奥美其、鼎鼎、固永顺、与德),共实现产值12.51亿元,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仅4.3。
(三)工业主要产品大量减产,企业发展能力受限
从全区纳入工业产品统计范围的41种主要产品中,除增长较快的手机和精甲醇产品外。负增长的产品有21个,占全部产品的51.2%,负增长企业产品多数为传统制造产品,如砖、塑料制品、高岭土(瓷土)、商品混凝土等产品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由于企业资金回笼不及时、融资难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能力受限,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增长23.9%,资产负责率43.9%,低于全市14.4个百分点。
(四)工业投资回落,投资活力不足
2018年,全区工业技改项目31个。完成工业投资为69.09亿元,同比增长14.3%,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0.0%,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支撑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四、建议
(一)加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以全区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为契机,建立深化对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以划片分包长效对接、主管部门重点衔接、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尽力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听取企业家建议。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对企服务,使企业更充分、更便捷享受优惠政策,从而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企业获得感。三是通过调研,分析普遍问题,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实施效果,从税费减免、融资帮扶、人才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方面给与扶持,有针对性制定“一企一策”支持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简政放权,加快审批效率,降低审批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企业”时间。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取消阻碍民营企业竞争条件,确保有公平营商环境。
(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培育新增长点
一是加快在建工业企业建设进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在建项目各环节的跟进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实现投产运营。二是通过资源就地转化,不断延伸产业链,走高、精、深加工之路,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尽快建成或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现有规模企业。三是各镇街、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基础工作的规范、完善,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多新增规上企业,有效扩大工业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工业经济分析监测,提前作好预警
相关部门、街镇和园区要强化信息互通,紧紧围绕当前工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密切跟踪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准确掌握全区重点行业、重点镇街和工业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认真研究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将经济运行监测的着力点放在全区工业具有主导、支撑作用企业上面,放在产业中具举足轻重的龙头性企业上面,及时对企业生产作出切实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指导,为区委、区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潼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