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坚持走好“三条路子”、抓好“三个赋能”,着力推进“四个做大做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380.95亿元,增长9.5%。分产业看:一产业58.54亿元,增长4.7%;二产业200.71亿元,增长12.2%,其中:工业108.55亿元,增长8.1%,建筑业92.17亿元,增长17.9%;三产业121.70亿元,增长7.5%。
2018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3亿元,增长0.2%;税收12.32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583.57亿元,增长14.9%;证券交易额下降25.3%;保费收入增长19.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13元,增长10.1%。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由上年的16.2%下降到15.4%,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大幅提升,由上年的27.8%提高到31.9%,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56.0:27.8调整到15.4:52.7:31.9。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分别为7.8%、66.4%、25.8%,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0.7、6.3、2.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产业拉动。
(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201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1%,较全市高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渝西第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较全市高7.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渝西第7。2018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2.16亿元,增长15.4%。其中:六大产业集群总产值304.71亿元,增长27.8%;战新产业产值85.23亿元,增长53.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7%,较去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三)建设领域贡献突出
201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89亿元,增长13.6%,其中:民营投资123.85亿元,增长12.9%,占投资总额的71.6%;国有投资49.04亿元,增长15.5%,占投资总额的28.4%;基础设施投资18.25亿元,增长1.6%;工业投资69.09亿元,增长14.3%;房地产开发投资26.71亿元,下降20.2%。商品房销售面积131.47万平方米,增长5.1%。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7.9%,对GDP的贡献为41.2%,占GDP比重达24.2%,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201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较前三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商品销售额下降0.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4.2个百分点;住餐营业额增长15.6%,较前三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五)财税金融平稳增长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3亿元,增长0.2%。税收收入完成12.32亿元,增长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9%,较去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收收入完成9.2亿元,增长20.9%,占税收收入的74.7%,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增值税3.32亿元,增长16.6%,较税收增速高5.9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63亿元,增长0.2%;民生支出46.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8.68亿元,增长9.2%,贷款余额224.89亿元,增长25.6%,存贷比达到62.7%,较去年提高8.2个百分点。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市场主体竞争力弱
一是工商注册企业较少,截止2018年底,全区工商企业注册数为15048户,占全市2.3%,其中正常纳税4900户,仅占全区工商注册数的32.6%。二是“四上”企业发展不优,目前共有“四上”企业501户,其中新增35户,退出206户,净减少171户。
(二)产业内部结构不优
一是二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距实现小康水平有较大差距;二是二产业内部结构不优,工业和建筑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8.5%和24.2%,工业仅比建筑业高4.3个百分点,内部结构为54.1:45.9,结构亟需调整;三是三产业占比较低,仅31.9%,分别低于全国、全市20.3、20.4个百分点。
(三)投资拉动力度不够
一是新增项目不足,全区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达799.56亿元,新增投资项目117个,计划投资206.20亿元,占25.8%,其中一产业新增项目仅4个,计划投资1.78亿元,占0.9%。二是基础设施投入极不均衡,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0%,其中交通运输增长高达77.9%,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则分别下降23.1%、9.5%,各领域投入极不均衡,增长仅依靠交通运输业拉动。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招商引资要精准
充分发挥区招商投资促进局职能职责,组建一支懂产业发展、精法律服务、知评估论证的专业招商队伍,做到精准招商、专业招商,重点围绕“6+1”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继续开展好“四个一批”活动,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提升产业质量。
(二)服务企业要尽心
我区经济总体偏弱,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完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也正逐步形成,而起支撑作用的实体经济更面临“数少量小”、竞争力弱的现状。要健全企业帮扶制度,强化对企业资金需求、用工人才保障、政策支持帮扶、智能改造升级等服务,及时发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加快行政服务改造升级,优化简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打造干事创业“福地”。
(三)经济秩序要规范
加快推进企业财务规范工作,确保征税报统“数出有据”,避免偷税漏税、虚报瞒报;打击取缔非法经营或恶意竞争,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继续强化“三转四升”工作,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引进企业总部入驻,在潼注册,确保留利、留税、留GDP。
(四)经济普查要抓好
全区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已正式启动,普查结果将决定未来5-10年经济结构和总量,普查取数是普查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各行业部门要全力以赴、倾力配合、全程参与,熟悉普查工作业务流程,做好所辖行业数据审核、汇总、评估、分析,确保高质量圆满完成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