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潼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随着全国及全市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进程中,我区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阵痛期。1-9月,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运行趋势进一步放缓,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速度双双回落
1-9月份,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84.02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增速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4.1和1.9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6%)3.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图一:1-9月规上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增速走势
(二)工业经济增速中低位徘徊
1-9月,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24位,渝西第9位,比上月前进一位。
图二:1-9月规上工业增速排位情况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六大产业集群“四升二降”
1-9月,六大产业实现总产值206.44亿元,增长20%,其中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农产品加工及绿色健康品产业、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环保科技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9.53亿元、21.59亿元、18.39亿元、37.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7%、18.8%、13.6%、4.0%,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业分别实现产值10.26亿元、11.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0.8%、3.4%。
(二)园区内工业企业成增长“主力军”
1-9月,在我区225家规上企业中,园区内企业个数占56.8%,园区内企业共实现总产值185.0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4%,同比增长41.9%。园区外企业实现产值仅42.21亿元,同比下降36.9%。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突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实现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成功转型,也是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上半年,我区战新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68亿元,同比增长44.9%,对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5.6%,拉动全区规模工业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
(四)工业生产要素稳定增长
工业生产要素的保障,较好的满足了我区工业企业生产需要,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1-9月,全区工业用电量2.97亿千瓦时,增长23.02%,其中大工业用电2.35万千瓦时,增长27.15%;工业用气1.21亿立方米,增长95.23%;万利来化工因搬迁项目投产达效,用电量增长92.32%,用气量增长240%。全区铁路货运量22.67万吨,增长51.3%,其中到达货物18.24万吨,增长75.6%。
(五)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有运行良好
1-9月,全区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11.2%。整体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4%,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2%,回落了1.9个百分点。
三、制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工业企业停产、负增长企业逐月增多
1-9月,我区225户企业中,累计负增长企业达130户(包含57户停产企业)。负增长企业占规上企业的57.8%,比上月增加3户;停产企业占规上企业的25.3%,比上月增加4户。其中: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停报及负增长65户(含停报27户),比上半年增加10户。工业企业负增长面积正逐月扩大。
(二)传统工业产品大量减产
从全区纳入工业产品统计范围的41种主要产品中,增长较快的手机和精甲醇,分别增长56.3%、240.9%。负增长的产品有21个,占全部产品的51.2%,负增长企业产品多数为传统制造产品,如砖、塑料制品、高岭土(瓷土)、商品混凝土等产品下降幅度达到30%以上。
(三)工业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从1-9月规上工业数据看。产值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值率较低的电子信息产业拉动,该行业占总产值42.7%,平均增加值率仅15.6%,严重拉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目前全区增加值率仅23.2%,较全市低2个百分点,比去年降低2.1个百分点。二是从增加值结构来看。折旧、税金、薪酬、利润占比分别为10%、20.1%、15.9%、54%(全市占比为18.6%、24%、28.7%、28.7%),利润占比过大,真正为社会贡献的税金、薪酬项目占比过低,工业经济结构不优。三是从规上工业企业来看。 225家规上企业中,增加值率未达20%的企业95家;沃灵玛、潼金乐众、中欣维动力3家5亿级以上企业增加值率仅分别为8.9%、16.3%、16.6%。
(四)工业经济投资活力仍然不足
1-9月,全区工业投资53.37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为41.1%,比同期降低了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16.8%,技改造投资同比下降24.9%。
(五)工业节能降耗不容忽视
全社会能耗涉及市对区多个重要考核指标,其中工业能耗对全社会能耗起决定性作用。1-9月,我区规上工业能耗26.3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1%,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由于万利来化工搬迁投产原因,工业能耗达到9.02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规上企业总能耗的34.2%,同比增长249.5%;民丰化工能耗9.23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规上企业总能耗的35%,同比增长20.3%。
四、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1-9月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任务困难凸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关注停产及负增长原因,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通过狠抓要素保障、市场开拓、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减少停产企业、防止重点企业下滑,确保存量稳定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形成拉动。重点关注我区去年新增企业和战新企业停产原因,特别是对宝力优特、远望谷、康迪药业、鸿景鑫等停产和负增长企业重点关注,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二)关注财务指标,围绕增加值率让全区工业提质增效
行业主管部门对我区工业运行调度和政策措施制定时,重点关注企业利润、薪酬、折旧、税金等增加值相关财务指标,找到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让企业提质增效,切实反映好我区工业在规模、总量、效益等各方面的增长。
(三)关注工业投资,始终坚持投资拉动项目支撑
通过科学分析判断,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潼南要把“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作为着力重点,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总体取向,坚持把稳工业投资作为稳工业增长的关键抓手,有力支撑潼南工业经济增长。
(四)关注培育新增企业,加快新增工业企业升规入库
新企业培育要形成梯度,每年落地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新进入库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确保年年有更多、更大的工业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到新企业进规标准、早发挥产能。今年时间已接尽尾声,1-9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仅6家,而停产及负增长企业逐渐增多,工业经济发展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已迫在眉睫。建议加快埃斯顿机器人、润民纸业、与德通讯等企业的竣工投产和做好相关升规资料,及时、及早申报入库,为全区工业增长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