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南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着力保增长、调结构、重效益。上半年,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7.97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市4.7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4.7、2.2个百分点,增速排位全市第17位,渝西第8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全市(1.8%)高3.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增速排位全市24位,渝西第11位。
图一:上半年分月份规上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增速走势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园区内工业企业成增长“主力军”
在我区220家规上企业中,园区内企业个数占56.8%,成为全区工业增长“主力军”。上半年,园区内企业共实现产值115.5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6%,同比增长31.9%。园区外企业实现产值仅28.85亿元,同比下降30.1%。
(二)六大产业集群“五升一降”
上半年,六大产业实现总产值128.64亿元,增长19.5%,其中环保科技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农产品加工及绿色健康品产业、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24.04亿元、13.17亿元、11.81亿元、60.53亿元、7.15亿元,分别增长12.9%、3.9%、18.3%、40.5%、8.5%,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业产值10.26亿元,下降13.5%。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发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实现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成功转型,也是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年以来,除中欣维动力、金佛果等企业外,我区又新增了一批以宝力优特、鹏鑫达、速钰智能装备、泰端智能电气设备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战新产业企业。上半年,我区战新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37亿,同比增长59.5%,战新产业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8个点。
(四)大中型企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从大中型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区大型企业1家(潼金乐众),中型企业20家;从行业划分来看,电子信息业10家,占大中型企业的47.6%;从产值总量来看,大中型企业共实现产值87.27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60.9%,同比增长47.1%,其中,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48.23亿元,占大中型企业总产值的55.3%。
(五)工业生产要素稳定增长
上半年,工业用电增长11.4%,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高能耗的万利来化工由于完成搬迁生产量加大,用电量同比增长3531.8%、民丰化工同比增长28.2%。铁路货运量增长38.8%、比去年同期提高19.4个百分点,各项匹配指标增速稳定,与工业增长的匹配性不断增强。
(六)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1%、较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1.6个百分点,利润率10.3%、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1.9%、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企业的杠杆率等在逐步下降,利润保持了较快增长。
三、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和拉动减弱
一是工业占比下降。今年上半年工业占GDP总量为31.6%,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贡献率降低。上半年工业对GDP贡献率为24.2%,比去年同期下降10.2个百分点。三是拉动不足。上半年工业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表一:上半年工业对GDP贡献率、拉动力、占比情况
年 份 |
贡献率% |
拉动力% |
占比% |
2017年1-12月 |
37.3 |
3.4 |
33.9 |
2017年1-6月 |
34.4 |
3.5 |
33.9 |
2018年1-6月 |
24.2 |
2.2 |
31.6 |
(二)工业经济持续回落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传统落后型产业正逐渐淘汰,新增工业企业入库较少,存量企业大面积停产,增量企业严重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落。一是负增长面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区220家规上企业中,负增长企业达127家(包含50家停产企业),负增长面积达57.8%,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二是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从2017年以来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路下滑,2017年一到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1.4%、11.1%、10.6%、10.6%。到今年一季度为8.9%,二季度仅6.7%,较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优
一是从上半年规上工业数据看。产值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值率较低的代加工电子信息产业拉动,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42.7%,该行业平均增加值率仅15.6%,严重拉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目前全区增加值率仅23.2%,较全市低2个百分点,比去年降低2.1个百分点。二是从增加值结构来看。折旧、税金、薪酬、利润占比分别为10%、20.1%、15.9%、54%(全市占比为18.6%、24%、28.7%、28.7%),利润占比过大,真正为社会贡献的税金、薪酬项目占比过低,工业经济结构不优。三是从规上工业企业来看。 220家规上企业中,增加值率未达20%的企业95家;沃灵玛、潼金乐众、中欣维动力3家5亿级以上企业增加值率仅分别为8.9%、16.3%、16.6%。
(四)工业经济投资活力不足
上半年,全区工业投资35.36亿元,同比增长2.4%,低于全市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为37.3%,比同期降低了8.1个百分点。
(五)工业节能降耗不容忽视
全社会能耗涉及市对区多个重要考核指标,其中工业能耗对全社会能耗起决定性作用。上半年,我区规上工业能耗16.9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7%,而去年同期为下降7.2%,今年比去同期提高23.9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由于万利来化工搬迁投产原因,工业能耗达到5.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1.3%,民丰化工能耗5.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8%。
四、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从上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18年工业发展任务困难凸显。时间过半,下半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虽然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59.5%,但总量还很小,仅占28.1%。从目前我区的产业结构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总量仍然占比较大,由于该行业增加值率、科技含量偏低,企业容易受市场行情影,抗风险能力低。建议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主的战新产业。二是重点关注发展并壮大我区战新企业,特别是对远望谷、康迪药业、鸿景鑫等负增长和部分停产的战新企业进行重点关注,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二)围绕增加值率让全区工业提质增效
在市局对工业增加值总量及速度的核算中,会采用工业行业增加值率进行核算。行业主管部门对我区工业运行调度和政策措施制定时,要以增加值率作为导向。在目前产值增长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提高企业的质量效益,会极大地影响增加值核算,而且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市级考核区县的重要指标,请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关注企业与增加值率相关的效益指标,切实反映好我区工业在规模、总量、效益等各方面的增长。
(三)始终坚持投资拉动项目支撑
通过科学分析判断,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潼南要把“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作为着力重点,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总体取向,坚持把稳工业投资作为稳工业增长的关键抓手,有力支撑潼南工业经济增长。
(四)加快新增工业企业升规入库
今年时间已过半,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仅1家,而停产及负增长企业逐渐增多,工业经济发展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已迫在眉睫。建议加快埃斯顿机器人、润民纸业、与德通讯、摩天电缆等企业的竣工投产和做好相关升规资料,及时、及早申报入库,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实力。
总之,全国及全市工业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阵痛期。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深刻认识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促使我区工业经济更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