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分析
上半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的影响,潼南区商贸经济大幅下滑,发展形势严峻。
一、商贸经济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整体明显回落。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2%,低于全市增速0.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6.4%,较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
(二)批发和零售业运行不景气,增速严重下滑。上半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下降2.1%,较上年同期回落15.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8.1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实现限上法人商品销售额增速同比下降19.8%,较上年同期回落35.2个百分点。
(三)住宿和餐饮业转向理性消费,增速下滑。上半年,全区住餐营业额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餐营业额同比增长1.1%,较上年同期回落17.8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8.0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停产停报及负增长企业越来越多,无新鲜血液补充。1-6月,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89家,其中停产停报企业57家,较一季度增长11.8个百分点,负增长企业16家,较一季度下降11.8个百分点,停产停报及负增长占比38.6%,较一季度增长2.1个百分点;全区限额以上住餐企业61家,其中停产停报企业9家,较一季度增长80.0个百分点,负增长企业14家,较一季度增长7.7个百分点,停产停报及负增长占比37.7%,较一季度增长8.2个百分点。全区限上商贸企业本来就个头小,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之因行业竞争、成本增加、统计执法越来越严等原因停产停报及负增长企业太多,更无力拉动行业增长,且上半年无一家新增企业入库,无新鲜血液抵消停产停报基数。
(二)产业活动单位稀释市场份额。上半年,重百、新世纪、苏宁、国美等4家产业活动单位的累计销售额为1.78亿元。而上半年信合购物、华堂商贸、文满商贸等“大型”超市销售额仅有3303.6万元,且在重百、新世纪等的竞争下,丽雅超市、新村超市、万客家超市等均关闭停业。
(三)新业态拉动有限。随着电商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市场继续快速发展,传统百货零售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网购的优势对传统百货的冲击日益明显,尤其是服装、电子产品、日化用品等,受电商冲击的影响更大,导致消费外流加剧。同时我区受区位及历史原因、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目前潼南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水平与居民网上消费能力极不匹配。“出少进多”成为持续影响我区消费品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6%,仅占全区通过电商平台交易额的20.0%,其中烟草占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的96.9%。
三、意见建议
(一)多措并举,确保新增限上企业质量。我区限上商贸企业个数较多,但总量小,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为确保新增限上企业质量,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我区落户有实体且体量较大有发展前景的法人企业。二是结合我区“三转四升”奖励机制,加大限下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联合一、二产业积极发展三产业新经济体,并及时纳入统计。三是高度重视对网络零售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对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电子商贸企业,及时入库入统,促进“线上线下”零售额的增长。
(二)加快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虽然多,但是量小质弱,达不到限额标准,无法纳入限上企业统计,应加大电子商务企业整合力度,努力培育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 尽管传统商业业态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但传统商业实体店仍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应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传统商业企业改变千店一面现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传统商业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结构,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