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部门>区统计局>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发布>进度数据

一季度潼南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日期: 2018-04-20
字体:


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目标任务压力犹存

一季度潼南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四个做大做强”工程,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一季度,我区工实现良好开局,工业经济质量效能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现对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如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作如下分析,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区 21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6.41亿元,同比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在渝西片区排名第5位;实现工业投资20.98亿元,同比增长15.3%;累计规上工业用电量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趋势一致,反映我区工业经济质量效能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开局平稳。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六大产业“四升两降”,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成主导

1-3月,六大主导产业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9.31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8.3个百分点。六大产业中,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总产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47.83%;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总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0.93%;环保科技及新材料能源产业总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1.41%;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健康品产业总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0.93%;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产业总产值5.21亿元,同比下降11.45%;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5.85亿元,同比下降2.11%。

(二)新增企业贡献突出,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去年以来全区共新增30家规上工业企业纳入联网直报,一季度新增企业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特别是宝力优特、速钰智能装备等企业纳入规上工业统计后,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分别贡献16.7%和6.3%。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一季度,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24家,比去年新增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39亿元,同比增长67.9%。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总产值的比重为26.2%。其中以中欣维动力、金佛果、宝力优特为代表的电子产业飞速发展,三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7亿元,占战新产值的比重为72.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77.6%。

(四)工业园区引领工业主战场能力凸显

近年来,园区产业布局逐步由“散”到“聚”的优势整合,总体规模由“小”到“大”的不断攀升,经济效益由“弱”到“强”的持续壮大,“园区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特点更加突出。随着市级高新区创建成功,国家级高新区加速升级建设,园区工业主战场地位不断凸显。截至目前,我区工业园区已入驻287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 124 家,占园区企业比重为43.2%。1-3月工业园区共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3.68亿元,同比增长34.2%,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2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80.8%。

(五)工业效益增长平稳

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25.6%。分行业看:全区29个行业大类中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酒和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长,分别增长64.7%,312.5%、60%。、1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明显,分别下降21.7%、24%、34.8%。分企业看:中欣维动力、沃灵玛、乐众、金佛果、阿巴町、汇达等企业增长较快,增速都在400%以上,民丰化工、新华化工、明佳通电子、鸿景鑫电子、谊达建材等主要企业利润下降明显。

表一: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行业名称

1-本月(亿元)

上年同期(亿元)

增减(%)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03

1.84

64.67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3

1.01

11.8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0.99

0.24

312.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38

0.50

-24.0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0.32

0.20

60.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0.30

0.46

-34.7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0.18

0.23

-21.74

通用设备制造业

0.15

0.13

15.3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0.11

0.28

-60.71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上工业关停、负增长面逐步扩大

一季度,我区规上工业企业共219家,比去年的244家减少25家,负增长及停产企业达113家,占规上工业的51.6%,其中:停产企业46家。经过近期的走访调研,企业停产关闭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关部门对规上工业企业的规范和检查针对性加强,逼迫企业成本增加,导致停产。二是环保督察原因,建材、砂石等企业相继停产关闭。三是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服装、家具等,由于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含量低,毫无竞争力而惨淡出局。

(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增速急剧下滑,新兴产业增长乏力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由于手机品牌长期处于低端,“金佛果”等手机品牌市场认可度太低,无市场竞争力,电子信息业急剧下滑,电子联合会原有15家规上企业,目前也仅剩5家,使得我区工业经济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4年最高速增长到378.1%,到2016年增长14.6%,到2017年末仅增长9.1%,短短4年期间下滑369个百分点。从占比看,2014年占比为45%,2016年占比为51%,到2017年占比达55%,目前电子信息业增速下滑,而占比仍然偏高,表明其他产业增长乏力,缺少新的增长点支撑工业经济。从今年1-3月来看,如果剔除电子信息业,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比将下降35.4%。。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研发占比偏低

部分企业家经营理念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抱以“小富即安”的思想,忽视企业发展前景,漠视科技投入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截至2017年,全区有R&D经费投入3.1亿元,占 GDP仅1%,有研发投入的企业69个,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1.6%。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投入滞后,科研成果转换效率低下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问题突出

一是企业资金问题。经调研,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如:鸣浩电子、驰硕电子、双喆玩具等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金田药业等企业急需融资;二是债务风险问题。维尔美、创农木制品、宇创达等企业财务报表显示的资产负债率都在100%以上,维尔美更是达到133%以上,问题较大。三是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高端人才缺乏。潼南工业多为劳动密集性产业,企业用工难问题突出。沃灵玛、中欣维动力、宇创达等企业反应人员不稳定,工人难招;另外正峰电子等企业反映本地高端人才缺乏,影响企业发展。四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全。园区内缺少大的商场、超市、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无法留住员工长久为企业服务,水、电、气保障能力有限,正峰电子反映园区供电系统经常断电,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四、预测与建议

在全国、全市工业经济增速调整放缓的严峻形势下,我区工业基数仍然居高不下,在当前形势下,预计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在7%—8%之间,要实现更高的目标,各镇街、部门急需明确职责,做到思路上更清晰,工作上更深入,全力抓好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发挥工业支撑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培育新增企业,扶持传统企业

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潼南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招商队伍,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壮大工业产业集群。二是在招引项目时做好前期评估、评审、分析和算帐工作,招引项目要考虑投入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以及它在行业、在市内、在全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三是在关心新增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存量企业,对传统企业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

(二)加强工业投资项目进度,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

抢抓全国、全市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工业项目跟踪协调,做好要素保障,加快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为2018年工业增长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机制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研发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创新产品,提升生产技术,创新销售模式拓宽市场销路。

(四)完善工业园区设施,为企业做好服务

一是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对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水、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商场、娱乐、健身等场所,发展餐饮一条街,考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园区的产业集聚,有效盘活园区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大、做实潼南工业园区。三是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我区工业“主战场”打造助推引擎。

(五)加快规上工业新增申报,尽早入库入统

新增规上企业申报流程从地方到国家逐级进行审批,前后要一个月时间,当前仅1家企业申报入统。在去年存量企业高基数的情况下,要实现工业增长目标任务需尽快将达到规上标准的工业企业纳入到国家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

(六)明确职能职责,做好基层基础统计工作

各镇街、部门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统计联系机制,对辖区企业做到深入了解,明确各自职责。一是加大对企业数据催报、审核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台帐、原始资料等基层基础工作。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统计制度要求,基层基础是行业主管部门及镇街的职能职责,区统计局是综合统计,主要负责统计业务指导及统计执法。三是要真正把统计工作落实到企业中去、落实到报表中去、落实到增加值构成的各项指标中去。四是要关注一套表平台的数据质量。目前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评估的侧重点主要靠基层企业的质量控制,靠部分企业的高增速来拉动整体增速上升已不可取。合理评估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把握一套表平台上报增速。确保上报增速和认定增速差率降低,减少基层数据棚架,提高我区基层数据质量可信度等级,为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上新台阶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