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质量逐步提升——2017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区委、区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做大做强”,着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0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7.1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92.81亿元,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工业投资增长26.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税收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9.5%,存贷款余额合计507.73亿元、存贷比5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9.4%。
二、经济结构持续改善
(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2017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54.4:28调整到16.2:56.0:27.8。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0%、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7%、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3%、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二)财税结构持续改善
2017年,全区税收收入11.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2%,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7.6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68.4%,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持续优化
201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13.18亿元、增长10.6%,对GDP的贡献率为37.3%,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3.9%;工业技改投资58.31亿元、增长159.7%,增速较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29.6%,较全市高2.1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四)投资结构持续改善
2017年,第一产业投资31.9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5%,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97.1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0%,较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99.2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6.5%,较上年减少5.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330.06亿元、增长22.8%,占投资总额的77%,较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结构持续改善
2017年,全区住餐营业额26.89亿元、增长24.6%,其中,限上住餐营业额8.84亿元占比32.9%,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网上零售额1.6亿元,占社零总额的1.6%,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区非金融企业存款62.41亿元占存款总额的19.0%,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79.12亿元、增长26.0%,高于存款余额增速13.7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2017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1元、增长12.4%,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2:1,较全市低0.3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增速首次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三、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全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2017年,工业经济带动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全区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42.4%,较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较全国(55.5%)低13.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9.9%,较上年回落10.8个百分点,较全国(21%)低1.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80%,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较全国(77%)高3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68.75亿元、增长66.6%,战新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46.8%,增速全市第三。
四、运行存在主要问题
(一)GDP增幅出现回落
2017年,全区GDP增速较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因素: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全市第1,增速较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合计增长25.8%,增速全市第3,增速较上年回落5.2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7.1%,较上年下降42.2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销售额增长13.6%,较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2.9%,较上年回落12.5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加值率提升缓慢
工业增加值率是区域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直接决定着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和效益水平。201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率为20.3%,较上年仅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市低5.1个百分点。
(三)税收收入结构仍不优
2017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有一定提高,但比全市仍低13.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与GDP的比重为3.3%,比全市低4.3个百分点;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25.6%,比全市低10.8个百分点。
(四)投资有效性不高
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倍差为1.3(以GDP为1),较全市(0.9)高0.4个倍差,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亟需增强。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小
2017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25户,占规上工业总数的11.4%。战新产业增加值18.9亿元,仅占GDP总量的5.6%。
(六)创新活力有待加强
2017年,预计全区R&D投入2.97亿元、增长25.7%,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七)市场主体增长能力不强
2017年,全区“四上”企业入库63户,(其中:规上工业30户、限上商贸企业17户、限上服务业9户、资质建筑业4户、资质房地产业3户,)未达标退库112户,净减少49户,年末总户数为637户。
五、下步工作及建议
(一)着力规范经济秩序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确保征税报统“数出有据”,避免偷税漏税、虚报瞒报;打击取缔非法经营或恶意竞争,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继续强化“三转四升”工作,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引进企业总部入驻,在潼注册,确保留利、留税、留GDP。
(二)着力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区经济总体偏弱,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完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也正逐步形成,而起支撑作用的实体经济更面临“数少量小”的现状。建议区领导与部门主要领导“组团”联系帮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定联系机制,做到月沟通、季汇报,督办落实,全区上下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并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推动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三)着力抓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调查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全面准确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通过普查,将确立我区经济发展基数,产业结构,反映经济效能,事关全区未来5-10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各行业部门要全力以赴、全程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联系、倾力配合,扎实做好各项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