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部门>区生态环境局>政务信息>工作动态

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家园

日期: 2024-09-09
字体:

“现在水清澈了,异味也没有了,我们茶余饭后在周边散步纳凉,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地方。”看着整治后水清岸绿的社会堰河,群力镇双堰社区居民石庆富高兴地说。

自“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启动以来,我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由于当地污水管网老旧破损,位于群力镇双堰社区的社会堰河水体发黑还伴有臭味,周边居民反映强烈。在本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我区将该河纳入整改清单,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系列措施,社会堰河的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新建了120米污水管网,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进行常态化巡查治理,推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群力镇镇长张豪表示。

同样是黑臭水体整治,受当地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污水影响,位于崇龛镇大屋村的雷家拱桥水沟常年浑浊不堪,周边村民对此意见很大。当地镇政府多次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劝其将企业搬至镇上的农业园区。

崇龛镇副镇长刘厚钰向记者介绍,他们对涉事企业进行搬迁后,进行了河道清淤,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巡查,确保黑臭水体不返黑返臭。

从“臭水沟”变成“小清河”,村民对整治成效赞不绝口。

据了解, 按照“源头防控—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我区编制完成了《潼南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水体污染成因,按照职能职责,落实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委、农业农村等部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责任及涉农镇街整治属地责任,确保黑臭水体整治思路清,措施明,成效实,做到“当下治”与“长久制”相结合,并根据黑臭水体的污染成因、现状和大小,指导属地镇街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整治。

我区共查出16条农村黑臭水体,涉及12个镇街16个村社。截至目前,已完成10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整治面积6055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部门联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力争提前完成清零区县创建。同时,督促镇街建立定期排查、即查即改机制,确保应治尽治,真正做到全面清零、全域创建、长治久清。”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