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 > 区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环境管理 > 土壤环境管理

潼南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公示

日期: 2021-05-17

一、基本情况

潼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1584.33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潼南区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产粮大区和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市第一,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压力大。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化工、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发展较快,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取得积极成效。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171953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的函》(渝环函〔2020363号)等要求,潼南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潼南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情况进行了评估。

评估流程包括制定工作方案、资料收集分析、开展现场调研、实施成效评估、编制评估报告等五个阶段。根据相关技术要求,采用文件查阅、实地调研、座谈访问、网站查询、对比研究等形式,对《潼南区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潼南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潼南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方案》、《潼南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暨产粮(油)大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制度建设情况、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情况、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情况、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情况等六个方面成效开展评估。

二、目标任务完成评估

潼南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紧密围绕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总要求,坚决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推动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潼南区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潼南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潼南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方案》、《潼南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暨产粮(油)大县土壤环境保护方案》等工作目标均圆满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实现预期目标。潼南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土壤环境安全,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了管控,土壤污染防治能力、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和公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三、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制度建设评估

1.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潼南区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成立了潼南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协调推进机制,健全了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夯实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组织责任基础。

2.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法治建设。潼南区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法治建设,深入土壤污染防治普法工作,把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污染治理、修复保护、执法监管等土壤污染防治各个环节的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到位,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土壤污染防治法治意识。

3.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引领设计。潼南区密集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潼南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潼南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重庆市潼南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方案》30余个纲领性文件,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指导全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

4.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潼南区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了区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园区和镇街依法履行职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建立部门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潼南区部门联合强化土地转用、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管理,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5.强化污染地块在开发利用准入管理。潼南区开展城乡总体规划、镇街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均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合理确定污染地块的土地用途。潼南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有关规划时,均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因城市发展等因素确需控规修改的,涉及疑似污染地块用地性质调整的,要求必须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四、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评估

1.开展建设用地土壤质量状况详查潼南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完成了16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工作,配合技术单位进行基础信息采集,核实修正基本信息,完善地块相关资料,全面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情况。

2.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潼南区根据疑似污染地块排查结果,结合区域规划及地块出让计划,通过收集已(拟)关停企业名单、第二次污普数据及现场勘查等方式,潼南区建立了《潼南区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并将其分为优先管理类和次级管理类,实行名单动态更新,为企业拆除管理及地块调查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3.建立污染地块名录。针对土壤调查评估有污染的地块,潼南区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并动态更新和公示,部门联合强化了污染地块联合监督管理。

4.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潼南区全面完成了重庆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址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的场内及场外的治理修复工作。根据治理修复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达到土壤修复目标要求的风险控制要求,原场址已满足建设用地要求。潼南区污染地块完成了治理修复,无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

5. 强化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潼南区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强化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确保了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在开发利用前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成果在取得主管部门评估结论、验收意见等书面意见后办理供地手续。

6.深化建设用地土壤信息公开。潼南区建立了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更新和公示编制《重庆市潼南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及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方案》,对9重点监管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并实施公示。对2个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效果开展了第三方评估,并按要求实施公示。

7.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一是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产业环境准入,开展了15家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工作,实施了4项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13家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合计28.715千克重金属铬等量替换。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和全口径排查工作,确保全区无涉镉行业整治任务、无“散乱污”情况。二是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全区无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五、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评估

1.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详查。潼南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完成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用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调查采样等工作,配合市级部门完成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为全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监测。潼南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完成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国控例行监测点布设,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兼顾粮食作物和减肥增效示范区建设,以蔬菜、果树为重点,潼南区全面完成了耕地质量变更调查取土。

3.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一是深入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强化宣传培训与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8%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了40.35%二是深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严令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农药,通过实施科学用药、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稻田养鸭、果园生草等农药减量调控技术,大力推进了水稻、玉米、柑橘、蔬菜等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了40.25%三是强化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完善三级回收网络,规范回收制度。回收废弃农膜占目标任务的123.67%农药废弃物无害化处置达到100%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计划任务。四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畜禽养殖“三区”调整划分,严格落实管理规定,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完成2.178万头存栏生猪当量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

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方面。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详查结果,潼南区无受污染耕地,无安全利用类耕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类耕地管控和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任务。

六、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评估

1.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潼南区不断加强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专家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测、执法、宣教等能力建设,积极参加市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培训,加强镇街基层人员知识储备,定期开展土壤环境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相关部门人员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能力及素质

2.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示范。潼南区完成了重庆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址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治理修复的主要内容为对土壤中酸/碱、砷、汞、总石油烃、硫酸钙渣等开展治理与修复。通过2个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潼南区在土壤中酸/碱、砷、汞、总石油烃、硫酸钙渣等污染积极探索了修复技术,可为相关治理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3.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潼南区将土壤污染防治宣传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组织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普法宣传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4.20”地球日等特殊时期及环保“十进”活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宣传;举办党政领导干部、乡镇环保工作者、环保从业人员以及企业负责人土壤污染防治培训会和专题讲座,强化学校土壤环境保护教育,全区人民土壤环境保护意识大幅提升。

七、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评估结论

潼南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坚决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完成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全区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土壤环境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了管控。2020年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保障了潼南区人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潼南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建议

1.高标准推进《潼南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围绕农业生产基地及化工、重金属、危险废物等重点企业,突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进一步深化源头污染防控、土壤污染防治基础夯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完善、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提升土壤环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解决一批突出土壤环境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改善全区土壤环境质量。

2.加大污染防治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大本级财政对土壤污染防治投入。统筹安排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加大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镇街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土壤污染防治,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经营等方式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项目的投融资建设。

3.深化重点行业企业监管深化重庆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远达催化剂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重庆太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行业企业监管,督促其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维护,强化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动态更新危险废物产生源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指导,督促企业规范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处置流程,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