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区审计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砥砺奋进开新局

日期:2021-03-18

砥砺奋进开新局

——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脱贫攻坚纪实

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审计局把帮扶寿桥镇碉楼社区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五个到位为抓手,创新求实,合力攻坚推动“五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寿桥镇碉楼社区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4668居民8462627距潼南主城50余公里,无区位优势,属集体经济“空壳村”帮扶之初的2015,社区有建卡贫困家庭56202人,占全村人口的7.7%脱贫任务重。通过短短数年帮扶,社区特色产业、集体经济、人均收入不断做大做强,2019年实现整脱贫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更可喜的是,社区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足,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后劲越来越强,真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一切的嬗变,除了党政领导、村居带动、群众努力之外,与潼南区审计局精准细致的“五变”帮扶措施分不开。常言道:“付出就有回报”。局机关和驻村“第一书记”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扬,扶贫工作队和参与帮扶的职工,更是赢得了社区群众的衷心褒赞。

组织领导到位,贫困户”变“穷亲戚”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局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脱贫攻坚重要事项列入局党组会议定期研究,件件做到有研究、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讲话列入党组会、职工会、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的学习计划,学思践悟,凝聚共识,形成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先后选派1副局长1名二级调研员担任碉楼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下派3驻村工作队员,与社区干部一起埋头苦干。实行结对帮扶,每名职工与1-2户贫困户“结穷亲”,做到家底清,勤串门,共患难,帮到底。除了每月走访1次之外,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帮扶干部都要上门看望慰问,嘘寒问暖,并送去慰问金(品)。贫困户陈升全生病住院,面对多次前来看望护理他的帮扶人感慨地说:“你真是比我自家的亲戚还要亲!”

扶志扶智到位,“只输血”变“会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之初,局党组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努力增加贫困户的“获得感”,但一些贫困户仍然精神萎靡,家居环境脏乱差,“等靠要”思想严重。局党组决心以“扶志”为契入点,按照“党员+志愿者+贫困户”模式,组织贫困户赴杨闇公烈士陵园、双江镇红色教育基地、塘坝镇天印村产业基地学习参观,开阔生活眼界,捋清发展思路;在社区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引导贫困户摒弃不讲卫生的恶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分类制定脱贫方案,帮助发展种养殖业和外出就工务工。“以前是破罐子破摔,懒散惯了,如今再不立志脱贫就说不过去了。”贫困户林世中惭愧地说。光有“志气”,缺少“智慧”也不行。在碉楼社区,很多贫困户因缺技术、缺经验,打工机会少、收入低,难以脱贫。为破解这一难题,局党组又扶智着手积极协调人社、司法、经贸等单位,开展送技进村入户活动,加强对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市场营销、法律知识培训,举办培训班3,培训农民150人次。通过培训,让35户贫困群众拥一技之长,实现了从输血造血的华丽转身。与此同时,关心贫困学子,落实助学政策。贫困学子王正东长期在广东私立学校念书,教育扶贫政策享受难,区审计局长亲自跑腿为其办理转学手续,回到潼南一中就读。贫困女孩陈霞考上山西财经大学,局帮扶干部在给予生活照料的同时,积极为其申办低保,解除其后顾之忧。

产业扶持到位穷窝窝“钱窝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局党组和扶贫工作队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精准施策项目引进、模式创新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逐渐走出了一条“小龙虾+辣椒+畜禽养殖”模式的产业扶贫新路,为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小龙虾养殖。2020年,通过对上争取、市场调查、走访农户、会议发动、技术培训、敲定合同、土地流转等艰苦细致的工作,养殖小龙虾发展集体经济,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6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养虾300余亩,近吸纳就业人员35名,其中贫困户就业占七成;发展49户群众入股,其中建卡贫困户33户。尽管受疫情影响,年底仍实现销售额42万元,纯利润15万元,分红10万元,形成良性的利益链接机制。二是辣椒种植。2020年鼓励石先红等13户贫困户选择市场风险小、竞争力强的优质辣椒进行种植,多次召开群众会宣传发动,聘请技术人员讲解种植技术,签订全程技术指导协议和销售合同,并给予种子肥料补助年内收益达30余万元,实现稳定脱贫。三是畜禽养殖。每年初,为贫困户购买仔猪、仔羊、鸡鸭鹅苗等,让贫困户饲养,鼓励其勤劳致富,王家明、周运万等贫困户每年养殖收入过万,顺利实现脱贫。

消费扶贫到位扶贫队“经销商”碉楼社区虽然农副产品丰富,但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流稀少,农产品一直销售不畅,老百姓很难增收,特别是2020受新冠疫情影响,产品严重滞销在局党组的重视支持下,局扶贫工作队探索建立了“贫困户+机关职工”的消费扶贫新模式,积极与碉楼社区对接,了解贫困户的农产品种植及收成情况,并通扶贫微信群,随时发布贫困户农副产品滞销消息,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认购,全面助力碉楼社区农副产品的销售工作,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全局职工通过微信群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活动,纷纷踊跃购买滞销产品。扶贫队员们不怕麻烦,根据职工订单主动上门收购,周末再给大家送回城来。近两年来,累计销售鸡鸭鹅、蛋类、蜂蜜、蔬菜、大米、苕粉、小龙虾等农副产品10万余元。在群众和职工眼中,扶贫队俨然成了“经销商”,串接起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菜市场”,更是架起了一座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资金保障到位,丑小鸭“白天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机关始终把对上争取”和“部门协调”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寿桥镇和碉楼社区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完善镇村基础设施设施。近年来帮助碉楼社区修建公路3.5公里,泥结碎石路10公里,硬化入户道路16公里,客运招呼站3个,土地整理8000亩,改建提升维护电力提灌站1处,建设提升便民服务中心1除此之外,局机关还每年从办公费中挤出资金,力所能及地帮助碉楼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办公条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碉楼社区脱贫摘帽、贫困户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硬件支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潼南审计人扛起了自己的使命担当,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潼南审计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