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2025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拟推荐对象的公示
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关于开展2025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渝人社〔2025〕133号)要求和评选条件,经评审组综合评审,现将2025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我区拟推荐对象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一、拟推荐成果
(一)素养导向·生存为基: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完成人:教师进修学院李勇、教师进修学院李红梅、人民小学谭红梅、实验中学章桃、教师进修学院樊宥希、教科所王雄飞、教师进修学院陆德生。
(二)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完成人:人民小学谭红梅、涪江小学周进、教师进修学院李竹梅、教师进修学院唐婷、人民小学蒋涛、琼江小学洪意、人民小学杨珂。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理实验素养评价研究
完成人:潼南中学张勇、教师进修学院李勇、潼南中学江华、大佛中学刘忠帅、教师进修学院杨刘洋、教师进修学院余琴、上和中学李继权。
(四)朝勤育童:幼儿园阶梯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游戏化实践
完成人:涪江幼儿园周小菊、朝阳幼儿园唐岚、朝阳幼儿园彭燕、青石幼儿园张小丽、朝阳幼儿园李玲、同诚天悦幼儿园陈宁、教科所吉菊
(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入本土文化的策略研究
完成人:人民小学杨静、教师进修学院徐小丽、人民小学罗晓、人民小学刘凌燕、潼南中学张建辉、青石小学向姝、柏梓小学邓丹妮
二、主要业绩
按照渝人社〔2025〕133号文件要求,潼南区教委会同潼南区人力社保局经过审核、评选,并按管理权限征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后,确定了拟推荐对象名单。
(一)素养导向·生存为基: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实践探索。
通过课程重构、教学创新、评价改革等,形成具有特色的生存教育范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开出版《校园和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开发基本生存能力培育校本教材,并在全区78所学校及部分省市推广使用。发表核心期刊4篇,其他期刊10余篇。教师370人次获市区奖,学生3652名获市区奖。全区12万余名学生接受了中小学生基本生存能力教育,1万余名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增强了学生生存意识、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
成果获市教育资政论文二等奖、决策咨询类教学成果三等奖,该成果为重庆市教育成果培育项目。央视连续8 年作了宣传报道,CCTV-2、CCTV-13、教育部官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重庆第1眼网媒、今日头条等媒体共发布34次;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全国各地专家学者2000余人前来参观学习,教育部知名专家杨春茂、张瑜等对我区的学生基本生存能力培育工作进行了高度赞扬。市教委领导在调研该计划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站位高、眼光远,组织周密,开展有序,为全市推广此类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二)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不同文体习作教学“8438”策略体系。在后续的成果推广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编排,又将“8438”策略体系优化为“6436”策略体系,开发出不同文体习作教学“4+3+X”支架。并整合上述研究成果,出版教学专著《小学语文习作分类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在期末质量抽测中分值提升达30%以上,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学生的获奖率提升近50%。成果推广辐射区内外及遂宁近百所学校,为老师们立足“不同文体”教好习作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团队多次参与区内外的支教帮扶、教研示范课及讲座。相关研究成果亮相教育部来潼调研质量分析会,并与全区多所小学建立校本教研远程分享平台。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理实验素养评价研究。
立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具有创新性的“3+1”实验素养评价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科学评价路径。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开发“实验日志、实验操作+工作单、试题测试”三种评价工具,叠加“实践创新能力成果”附加分,形成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经实验班级测试和大范围实践检验,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研究成果丰富,形成4份专题报告,公开发表 16篇学术论文,在各级比赛中有15篇论文获奖,指导学生获32项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奖项,教师获8 项优质课竞赛奖。
(四)朝勤育童:幼儿园阶梯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游戏化实践。
以“服务自我-服务集体-服务社会”为脉络,搭建“生活劳动、社会劳动、文化传承”三维度课程架构。22个生活劳动方案,助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达标率从 45% 跃升至92%;12个社会劳动实践,累计开展50余次社区服务,覆盖10余个社区;融合非遗与传统节庆的5个特色方案,搭配原创园本故事。
采用“劳动区角游戏化”,打造 6 大劳动区角,开发20项区角游戏,幼儿参与度提升78%;借节庆开展主题活动,举办 10 场亲子劳动市集,家长参与率 95%;建立“劳动存折”成长档案,多元评价使幼儿主动劳动频次增3倍。
课程已在全区10多所公办园推广,惠及4000 余名幼儿。家园共育深化,家长劳动教育认同度大幅提升,形成丰富物化成果,相关论文获市级一等奖2项,2篇文章登于《幼教金刊》,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范式。
(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入本土文化的策略研究。
通过“区-校-班”三级协同,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将本土文化系统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形成三级联动的教学融合模式。
凭借内容筛选、多元教学法、多元文化融合对比策略、主题关联化资源整合这四翼,拓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边界,助力师生在本土文化学习中成长,形成了“一核4翼”拓展策略。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涵盖小学英语课堂融入红色革命文化教学探索、小学英语阅读课融合本土文化的实践等主题,为教学实践筑牢理论根基。
整合学校、教研机构、社会力量,搭建集教材、课件、案例的共享平台,打造多元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含本土文化的英语阅读校本读物及多媒体资源,借线上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与传播,为教师提供丰富素材。如《监狱之光》《西沱之声》获重庆市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山茶花》等在潼南区大赛获奖,为教学融合提供直观借鉴范例。
三、公示期限
2025年4月27日—5月6日。
四、受理意见单位及电话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 电话:023—44576039
重庆市潼南区人力社保局 电话:023—44558378
五、相关要求
(一)对拟推荐对象有异议的,请以书面、电话等方式向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二)反映人必须用真实姓名,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
(三)受理人员对反映人和反映的情况将严格保密。
重庆市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