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区人力社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人力社保局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全区人力社保系统的法治建设,“法治人社”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法治人社建设。一是持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法治人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发挥,织密织牢“主要领导总体抓、班子成员牵头抓、法制科监督抓、其他科室单位具体抓”的工作网络格局。二是坚持统筹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适时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解决法治人社建设重大问题,召开专题会议15次,结合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安排工作7次,听取班子成员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情况汇报1次。三是持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行政执法、法律顾问、企业服务专员、治欠协管员等5支法治工作队伍的执业能力,今年以来,共安排76人次参训,4名干部新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保障,为执法人员配齐制式服装、标志、执法装备等。
(二)加强培训宣传,提升法治意识和法规水平。一是注重人社内部法治教育。制定《重庆市潼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内法规、党规党纪、人社领域法律法规政策等作为各类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党组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带头专题学习23次,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全局干部职工开展法治培训8次。创新开展“潼人学习”模式,坚持“每日一刻、每周一评”学习法治知识。二是深入基层专题普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依托普法宣传月、春风行动、12333全国咨询日、“宪法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深入企业、重点工程项目、镇街、社区等,采取提供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企业宣传“重庆人社政策服务包”,向社会公众宣传人社利民政策,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答疑解惑2500余条。三是利用普法平台常态化普法。通过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潼南)为企业开展各类政策宣讲15场次,利用人社工作APP和微信群等线上平台转发、推送政策100余条,浏览量达10万人次。四是适时推进重大改革政策性普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要求,开展区级—镇街两级培训会25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设置“政策解读”窗口,回答群众疑问3000余条,在政务服务大厅播放解读视频20余次,辐射人群达5万余人,平稳有序推动改革落地。
(三)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质效。一是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以行政执法三年提升行动和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入驻“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应用,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推动人力社保领域行政执法迈上新台阶。二是深化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支队并入区仲裁院后,依托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将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工作深度融合,设立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在后台仲裁、监察工作人员联合办公,遵循“监察前置、调解优先、疑难仲裁”原则,进一步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置质效。三是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履行区治欠办职责,联合相关部门,推动项目“一金三制”核心制度全面落实;提升欠薪线索办理质效,健全“监察+仲裁+调解+公安+法律援助”调处工作机制,用好用足三级治理平台和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化解各类欠薪案件,潼南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5年获全市A级评价。
(四)坚持高效便捷原则,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置质效。区仲裁院围绕“四快(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工作机制,通过农民工工资速裁庭和“重庆易简裁”平台实现全流程快速便捷办理案件;健全裁审衔接机制,与区法院通过“裁+审”共同研判机制,将司法服务端口前移,将劳动人事争议高质量化解在仲裁阶段;充分发挥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的职能作用,联合区法院、区总工会和区司法局等单位,实现劳动纠纷受理、分流、调解、执法、仲裁、司法确认“闭环式”处置流程一站式联动处置,今年以来共办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668件,其中,速裁庭办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18件,易简裁平台在线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53件。
(五)自觉接受监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抓实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健全由法治科应诉牵头,班子成员和其他科室负责人轮流参与的行政应诉机制。今年以来,共发生行政诉讼案件20件,行政复议案件10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二是认真办理意见建议。坚持把人社工作置于人大、政协的监督之下,今年以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18条,满意度均为100%。三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开展地方性法规配套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1次,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1次,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1次,保留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个,废止1个。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人社公共服务效能。一是持续强化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持续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场景,联合邮政公司在桂林街道东风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示范区,目前已建成社保卡一站式经办、图书门禁、文化长廊、驿站服务、社区商超、水电气缴纳等6个服务场景。二是深化川渝合作和跨省通办事项。完善社会保险协同互认机制,实现养老关系转移、社保卡制卡、待遇资格认证网上办、川渝办、跨省办。2024年全年受理参保单位申报的网办业务26983 人次,单位参保登记574 户;办理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156人次,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1306人次,完成四川养老待遇领取人员生存验证1301人次,提供社保卡服务2034人次。三是完善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多元化”服务,优化“一窗综办”经办流程,推进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大力推广“一网通”“渝快办”等网络平台运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今年以来,受理参保单位申报的网办业务26549人次,单位参保登记530户,完成“一件事”重点事项47件。
(七)强化保障政策落实,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持续做优“三个平台”。通过数字人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惠民服务三大平台,推进“渝悦·就业”“渝悦·社保”“渝悦·根治欠薪”三大应用和5项综合场景事件全部在潼贯通,优化“15+5”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建成合作网点521个,服务川渝两地重点企业500余家、群众40万人次。二是规范有序监管。通过“劳动用工监管在线”平台,实时监管区内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开展劳动用工和新就业形态风险隐患集中排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等专项行动,对区内劳务派遣经营机构、人力资源机构、新就业形态企业等企业和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三是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合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区经信委,常态化指导新就业形态企业落实劳动者权益。开展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指导我区快递行业规范用工。联合重庆市邮政管理局第七分局、遂宁市人社局等部门开展遂潼两地快递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推动两地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行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人社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重大活动亲自参与,领导法治人社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今年以来,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15次,主持各类学习培训12次,带头研究重大疑难案件5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治意识需再提升。个别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观念还不够强,严格遵守行政规则和行政程序的意识还不够高。
二是法治培训有待加强。人社政策培训缺乏系统性。
三是普法宣传成效不高。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人社政策宣传,受众群体的范围还不够广。
四、下一步工作
(一)全面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主线,继续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惠民强企·人社在行动”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普法专项行动,努力提升人社政策的知晓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二)统筹推进法治人社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重庆市潼南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社会风险评估办法以及合法性审查的程序规定,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做强一支队伍、做优三个平台、做靓四个品牌、做好五项任务的“1345”工作抓手,推动人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法治人社示范创建成功。
(三)强化法治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各类法治培训,定期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参加旁听庭审,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健全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人社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重点案件研讨,促进人社部门与司法部门在人力社保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上达成共识,增强办案能力。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质效,推进行政负责人由“出庭”向“出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