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潼南 迭代升级“三条链”提速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

日期:2022-09-29

潼南 迭代升级“三条链”提速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

万亩油菜制种基地

全程机械化耕种

柠檬出口果智能分选

蔬菜现代化集约育苗



  金秋九月,俯瞰潼南大地,收割后的稻田留下一片金黄,应季蔬菜从土里探出浅浅翠绿,红红火火的辣椒陆续成熟采收……一张五彩斑斓的乡村画卷,呈现出潼南科技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拼搏奋进。

  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今年以来,潼南区以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抓手,立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探索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拓宽油菜、柠檬、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上半年,潼南区粮油、蔬菜、生猪产量均超序时进度,农业增加值增速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38元,同比增长6.3%

  提速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让国家级农业“金字招牌”越发闪亮,潼南正在由“农业大区”变为“农业强区”的新赛道上阔步前进。

  立足“育繁推”模式,小种子变大种业

  塑造“中国油菜之乡”新名片

  潼南油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今年4,潼南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再添一块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

  作为农业“芯片”,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今年以来,潼南区以油菜制种大县建设为核心,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集聚力量补齐油菜种子生产短板弱项,促进种业转型升级为大产业,夯实“中国油菜之乡”硬实力。

  提升种子生产和质量保障能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油菜制种基地,形成“一园、二中心、六产区”的空间布局。围绕油菜制种基地智能化、信息化、水肥一体化综合管理,重点实施田间耕作道、排灌沟渠、农田防护等高标准制种基地田间工程,适宜制种面积达3万亩,总产量275万公斤。

  提升种业科研和品种研发能力。聚焦繁育推广,加强与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不同熟期、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高出油率特点的油菜新品种选育。培育生产的“庆油”系列油菜品种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全国总推广面积达到3500多万亩。最新培育成功的“庆油8号”含油量高达51.54%,实现了“两碗菜籽可榨出一碗油”的目标,刷新中国冬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

  为更好引导业主、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开展油菜种业创新,不断壮大油菜制种队伍,潼南引进隆平油料、华智生物、中一种业、福乐种业等科技型转化企业,高标准推进柏梓片千亩种业科研创新、桂林—崇龛片万亩油菜制种基地改造升级。采取“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模式,共同做大做强潼南现代种业体系。

  “目前我国植物食用油自给率不足40%,而油菜籽油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我们通过努力打造服务长江中上游、辐射全国的一流国家级油菜制种高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潼南将基本形成油菜制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达到现代制种基地建设水平,基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000元,实现产值近2亿元。

  深化“产加销”路径,小柠檬变大产业

  激发“国际柠檬之都”新动能

  925日清晨,潼南区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里,翠绿的枝叶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沁人心脾的柠檬清香飘荡在整个基地。

  地处北纬30°,得天独厚自然优势奠定了潼南重庆百亿级柠檬产业集群核心区的地位。近年来,通过深化“产加销”发展模式,一条集技术研发、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柠檬全产业链条在潼南日臻完善,让“国际柠檬之都”发展动能澎湃。

  在标准种植上下功夫,提档升级规模化种植水平。实施“潼南柠檬”标准园创建行动,构建形成琼江柠檬产业示范带。建成柠檬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柠檬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推行土壤改良、地力提升,推广示范无籽、抗病毒强新品种,建成柠檬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种质资源圃等科技要素,形成以柠檬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

  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持续完善专业化产业链条。围绕“1+4”加工产业布局,在高新区高标准建设5平方公里国际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在崇龛、塘坝、太安、古溪等镇布局4个镇级农产品加工园。坚持“强龙头、补链条”思路,培育形成以汇达、檬泰精深加工为“双龙头”,连片发展27家上下游企业的柠檬产业集群。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自主研发建成世界首台干湿共用果胶生产线、国内首条柠檬酸甜度智能分拣线,柠檬纳米汁、柠檬果胶等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五大类350余种柠檬产品不断涌现,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加工产值超30亿元。

  在品牌创建上见真章,努力打造国际化营销体系。实施“潼南柠檬”品牌培育行动,汇达、帝安、晋唐人家、凌锐实业等企业6个柠檬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对外出口直通平台,在全国布局7个区域营销中心,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国际柠檬交易中心”,迭代发布柠檬指数3.0,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柠檬质量安全示范区。潼南柠檬及其加工产品远涉重洋,出口俄罗斯、印尼、新加坡、香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潼南柠檬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鲜果产量达到28万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2021年柠檬年出口量达5.98万吨、出口额4.98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坚持“稳保供+强单品”打法,小菜园变大集群

  培植“西部绿色菜都”新优势

  初秋时节,桂林双坝万亩蔬菜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萝卜、菠菜等换季蔬菜田间管理,保证蔬菜按时上市,稳定市场供应。桂林蔬菜基地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现已拥有连片蔬菜基地4万余亩,常年播种蔬菜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生产蔬菜40万吨以上。

  潼南区作为重庆市蔬菜保供核心基地,蔬菜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潼南着力打好“绿色牌”,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统筹推进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建设,坚持“稳保供+强单品”思路,昔日的蔬菜鲜销大王正逐步完成百亿级蔬菜产业集群的整体跃升,“潼南绿”加快向全国蔬菜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围绕蔬菜供给保障能力提升,加大机耕道、排灌沟渠、灌溉管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调减大宗菜,增种错季菜,补充特色菜”的思路,加强时令蔬菜“春提早、秋延后”生产,采取错峰上市,促进蔬菜产业保供稳价。加快推进种养结合性循环农业和节水农业,制定完善萝卜、辣椒等主要品种的蔬菜种植标准,加强蔬菜质量检测,构建类别齐全、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的蔬菜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持续发挥“潼南绿”区域公用品牌效益。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区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三品一标”品牌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截至目前,潼南拥有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162个,培育重庆名牌农产品29个、区域公用品牌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15家企业50余种优质农产品入驻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

  “我们还重点以涪江流域、渝遂绵高速为轴线,大力发展萝卜、甘蓝、鲜食玉米、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中,他们还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园”建设,构建“一核三区两园”的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一核”指以桂林双坝蔬菜基地为核心,“三区”指涪江流域大宗蔬菜、琼江流域精品蔬菜、浅丘山地优质绿色时令蔬菜三大功能生产区,“两园”指蔬菜精深加工产业园和蔬菜科技示范园。以建强“菜园子”丰富“菜篮子”,潼南不断重塑蔬菜产业布局,推动蔬菜产业集群迈上新台阶。

  链接>>>

  从农机装备看潼南科技兴农示范引领

  近年来,潼南提高农机设备高端化、农机管理规范化、农机服务社会化。全区农业机械累计达30万台套,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0%以上,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创新装备技术运用。在全国率先探索丘陵地块的“宜机化”改造技术,在全市率先实现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探索推广粮油无人机直播、沼渣沼液肥水一体化等新技术。

  延伸农机服务链条。全区现有农业服务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44家、农机大户2万多户,将农机服务延伸到前期的规划整地、后期的初深加工和包装创牌,年平均服务面积达200多万亩。

  数说>>>

  潼南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建设10平方公里重庆(潼南)农科城、8.5平方公里新农城、2个先行县科技核心区。

  建成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潼南研究院、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市农科院潼南分院,转化推广新技术16项、新品种316个、新模式8种、新设备10余台。

  围绕粮油、柠檬、蔬菜产业链创建市级科研平台12个、科技创新联盟2家、规上企业44家、标准种养基地100余个,二季度生产加工产值达100余亿元,同比增长10.5%

  组建农业产业科技特派链团队6个,全覆盖建立科技服务队23个,开展园区规划、产业选项、技术指导等服务25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

  刘钦 陈钰桦 徐沂龙 图片由潼南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