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民政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1.增强引领力,抓牢领导干部学法。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特别是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2024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学习26次。扎实开展主题传育,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果与法治政府建设深度融合。
2.强化战斗力,抓好工作人员学法。组织工作人员系统深入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内容,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结合职能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养老机构培训、儿童福利领域工作政策培训、殡葬法律法规培训等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提升队伍建设。始终把法治建设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与民政事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单位)协同抓、全局共同参与的民政法治工作格局。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7名人员新参加执法上岗培训和考试,目前共有执法人员20名。
2.规范行政程序,科学决策流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全年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政务信息394件,其中基层政务相关补贴发放信息59条、惠民惠农资金相关信息110条。强化依法决策意识,落实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规定,提高行政决策过程透明度,提升决策质量。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起草、合同审核等工作。
3.强化执法监督,严格各项检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规范取缔劝散流程,设立专人负责、专项举报电话,持续深化落实双重管理机制,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完善社会组织预警网络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合理处置突发事件,提升社会组织应对能力,加大对民政服务机构特别是养老机构的检查力度,有效防止欺老、虐老事件的发生。
4.健全应急机制,科学合理处置。制定民政机构安全检查制度,日常开展安全排查、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在重要时间节点,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结婚登记高峰日和清明高峰祭扫日等。
(三)严格行政执法
1.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贯彻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执法工作开展公开透明、合法合规,完成对350家社会组织的年检工作、175家单位的财务抽查审计或实地检查。
2.推进民政执法数字化。20名执法人员均已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继续做好系统操作培训,模拟实际执法检查操作流程,对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制作现场检查记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等文书、材料归档等程序进行演示。在执法活动中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提高执法透明度,促进执法提质增效。
3.积极联合多部门执法。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开展专项检查。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围绕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燃气安全、殡葬服务领域联合执法。联合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通过前期摸排研判,中期合力打击,后期加强宣传,全力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隐患。
(四)普法宣传提质效
1.普法宣传立体化。充分利用实地检查加强普法。社会组织监管执法方面,联合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违规社会组织法人进行约谈,通过约谈开展普法工作,告知社会组织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职责,有效督促社会组织遵纪守法。
2.普法宣传常态化。婚姻登记处办事大厅常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区域,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普法内容,有效普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利用“5.20”“七夕”等结婚登记高峰日大力宣传并派发相关宣传品。把握清明等重要节点,殡葬服务单位广泛宣传殡葬法律法规。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借助“99公益日”“慈善宣传周”积极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3.普法宣传多元化。打造线上普法平台,运用潼南区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普法清单、法律知识、政策解读等内容。通过户外大屏幕、宣传展板、宣传折页、便民手册等线下载体进行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将法治宣传阵地延伸至各镇街。加强对老年人、救助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政策宣传引导,提升普法的覆盖面、针对性、实效性。
二、主要负责人2024年度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增强政治自觉,压牢主体责任。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主动履行单位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并将法治工作列入年终述职,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业务科室(单位)协同抓、全局共同参与的民政法治工作格局。坚持示范表率,践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党组法治建设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发挥好领导“头雁效应”,带头领学促学,树立良好法治意识,截至12月底已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党内法规等集中学习24次。强化责任担当,压实监督责任。坚持亲自研究推进有关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对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局主要领导、牵头专题研究,讨论决策出台的必要性,召开公众参与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保证决策质量。结合局党组会、班子会议等,研究部署民政法治工作,审议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民政法治政府建设报告等法治工作议题,有力推动了民政法治建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干部队伍中法学专业不多,工作力量不够,同时存在学法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在实际工作应用法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工作难题的措施还不多,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解决民生问题的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尽管我局已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但覆盖面仍需扩大,对民政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不够全面、社会面宣传不够广泛,还没有形成宣传合力,仍需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日常宣传力度,不仅做到社会救助应保尽保,防止“人情保”“关系保”,更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三是政务事项办理的规范化水平还有差距,各项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政策法规还不够配套完善、权责边界不够清晰的因素影响,也有民政工作自身职能缺乏刚性保障、民政队伍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等原因。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继续深化全系统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严格执行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未保法等法律法规的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二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各科室、单位贯彻学习法律法规,并结合各自职能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加强执法队伍法治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市、区两级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依法办案能力水平。
(二)继续推进民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持续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公示,确保执法公开透明。加强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落实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的工作要求,及时通过多个渠道向社会公开执法监督检查结果,保证透明性和公开性。二是持续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好执法记录,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认真制作笔录。规范执法办案流程,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三是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执法文书规范性方面,进一步理清执法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在执法程序准确性方面,进一步规范案件执行程序,规范送达、签收、回证等执法程序,确保合法合规。
(三)继续广泛开展民政领域普法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普法。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贯彻落实市、区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决策部署,确保全局普法工作统筹推进。二是强化普法责任落实。继续将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法治宣传年度计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对局机关科室、下属机构的年度目标任务。三是聚焦重点领域、重要节点普法工作。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管理、婚姻收养登记管理、殡葬等业务领域,结合重阳节、儿童节、清明、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政领域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