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 > 区教育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义务教育领域 > 义务教育信息公开 > 教师管理 > 教师专业发展

潼教委〔2023〕72号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 潼南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培训”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日期: 2024-06-14

潼教委〔202372

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

潼南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培训”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为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潼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潼南区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夯实培训任务,健全培训机制,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全区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师德引领为首。明确师德是教师素质提升第一标准,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引领,修德培元,激发教师参训活力,注重长效师德养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坚持需求导向为先。培训应根据教育实际工作需要,分类、分级、分层收集相关信息,做好训前调研,组织好培训工作,让培训收到实效。

(三)坚持教师发展为本。紧扣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引导、支持、促进教师形成扎实知识功底、过硬教学本领、勤勉教学态度、科学教学方法,切实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育人素养。

(四)坚持优质均衡为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按照相关创建指标,根据全区学历、学科和优师结构,实现教师培训由分散转为系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横向拓展纵深,建立健全培训师资人才库,系统推进公民办教师全员提升,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五)坚持重点突破为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基础性与引领性相结合,聚焦制约区域教师发展的重难点、关键点、交汇点,重点突破,打造区域教师培训品牌。

(六)坚持精简高效为法。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培训形式,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过程管理,注重信息技术融合赋能,深度落实研训合一,提高引领服务水平,提升针对性、实效性。

三、目标任务

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培训协同创新和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一个核心宗旨。以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搭建学习平台,提供成长范式,做强做优教师培养培训。

(二)强化三级主体责任。构建“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的三级教师培训机制,突出三级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构建五型教师培训体系。遵循“教坛新秀—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卓越(教育家)型教师”的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分层次、分梯度,形成具有连续性、渐进性的名优教师培养模式,激发成长内驱力,使新教师达标,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拔尖,名优教师示范,卓越教师领航。培育区级骨干教师500名,区级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200名,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卓越型教师等50名。

(四)打造六能级教师研训团队。按照“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名师,把名师培养成培训师”的思路,培养一批了解本地需求的能设计、能组织、能教学、能指导、能评价、能研究的六能教师培训师团队,辐射、示范、带动区域及周边教师发展。

(五)实施七项教师培训行动计划。严格逗硬执行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积极争取和组织参与“国培”和“市培”,根据教育需要和实际有针对性组织实施“区培”和“校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结合“线下与线上”,组织开展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实施继续教育优化升级计划。为了标准化、规范化执行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每五年一周期不少于120学分,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20学分”的要求,健全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强化继续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培训学分等级认定,提升学分登记员业务水平,实现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融合创新,组织开展好教师队伍的全员培训,实施全区研训员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指导,激活学校发展内生力,指导学校校本研修高质量发展。

2. 实施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提升计划。构建“初任(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卓越(教育家)”型校长培育体系,培养一批区级和5名市级及以上的骨干校长,形成一批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优秀校长队伍,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落实五年一周期校长轮训制度,建立国培、市培、区县培训相统筹,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相衔接的校园长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校长论坛、跨区域培训、名校互访等,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发展。

3. 实施教师培训师“星光燎原”计划。遴选一批素质高、基础好、能力强、示范优、能吃苦、敢打拼,有志于教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作为教师培训师培养对象,培养一批了解本地需求的能设计、能组织、能教学、能指导、能评价、能研究的6能级教师培训师团队,组建“新时代潼南教师发展星光讲师团”,实施“星光燎原”计划。通过培训师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提升培训软实力,营造你追我赶的教师发展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师发展生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培训高质量发展。

4. 实施紧缺学科支撑保障计划。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与政策要求,实施教师转岗培训,补齐薄弱学科空缺。注重兼顾长线与短线学科培训的需求,加大艺体学科、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等项目培训,助力五育并举。

5. 实施职业教育素能提升计划。结合国家市级培训,以“送培”+“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教研员职能,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培训。

6. 实施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计划。实施特教全员培训计划,增强教师特教情怀,突出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康复技能与融合教育指导服务能力的培训,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7. 实施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计划。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培训协同创新发展,服务一区两群建设,服务各级政策要求,扩大潼南教师培训辐射力、示范力、影响力。

四、工作内容及安排

按照系统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用三年时间开展递进式培训,夯实基础项目,突破重点项目,持续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强师培训”三年具体工作内容及安排见附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潼南区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教委分管领导、区政府总督学、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副组长,区教委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区教师进修学校分管副校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全面加强教师培训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二)严格过程管理。区进修校要统筹培训规划,注重系统推进;要精心设计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要规范有序开展培训,在培训课程、培训专家、参训学员的遴选上严格把关,在培训过程中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实考核;要善于总结培训经验,树立典型、推出新人,加强培训对象的跟踪和培养力度。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训工作,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安排的培训活动,集中培训实行脱产管理,为参训教师提供充足时间,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过程监管和考核结果运用,对违反培训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的教师,实行当年度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区教委将把各校组织教师参训情况纳入对学校综合目标考核。

(四)落实培训效果。各送培学校要积极落实培训后续工作,安排参训教师通过汇报分享、论坛交流、上移植课等形式检查教师参训成果,督促教师学以致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区进修校要认真收集培训人员的反馈意见,主动开展入校培训跟踪,通过听评课、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并及时改进今后的师资培训工作。

(五)做实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各中小学校要提高认识,认真分析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分组研讨、教研组活动等多种形式,抓实教师基本功,推进研训合一,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区教师发展机构要全面加强校本培训的检查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听汇报、推门听课、经验交流、组织教学竞赛等形式,健全研修机制,强化研修考核,对虚化、弱化校本培训、弄虚作假校本培训的学校要提出意见建议,限期整改,整改结果报区教委备案,区教委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健全保障机制。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足额拨付经常性培训经费到教师发展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充足保障;各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培训经费支出,保障师资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六、本培训计划相关内容由区教委负责解释,各民办校(园)参照执行。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