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在潼南、铜梁两地之间上演。一位82岁的失智老人在乡野间走失,一场历时18小时、横跨两个行政区的紧急搜救就此展开。最终,在200余名搜救人员的彻夜努力和基层智治平台的“数字握手”下,老人被平安找到。
“唐大爷不见了!”7月26日下午,寿桥镇的社区网格员付涛接到村民的焦急求助。82岁的唐大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独自外出后迟迟未归。情况紧急,付涛立刻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将信息上报。
“当时情况特别紧急,老人年纪大,天气又热,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付涛说。一张搜救网迅速铺开,但随着夜幕降临,搜寻工作陷入了僵局。公共视频画面显示,老人最后的身影出现在潼南与铜梁的交界处,随后线索便中断了。

“行政壁垒”是过去跨区域救援中最大的痛点,协调沟通耗时耗力,极易错失黄金救援时间。但这一次,科技打破了这道无形的墙。寿桥镇指挥中心通过智治平台,直接向另一端的铜梁区平滩镇发起了“跨区域事件协同”请求,打通了两地的数据壁垒。平台通过对老人零散的活动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地形生成了一张热力图,预测出老人的大致活动范围:铜梁区平滩镇某水库附近,瞬间将“大海捞针”变成了“定点搜索”。
目标明确后,由两地民警、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200余人搜救队,连夜展开了拉网式搜寻。次日清晨,搜救人员根据线索,在荒坡下找到了已有些虚弱的唐大爷。经检查,老人身体并无大碍。
“我真心地感谢大家,人找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老人的妻子何文玉哽咽着说。
这场18小时的成功救援,是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次生动实践。它证明了科技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当冰冷的数据开始为生命奔走,当“智慧大脑”成为守护群众安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看到了一个更高效、更温暖、更安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