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 > 区乡村振兴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措施

潼南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

日期: 2022-06-08

潼南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实施方案

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915号)和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扶组发20197号)精神,结合潼南实际,现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强化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绩效导向,做到攻坚责任再压实、工作重点再聚焦、政策措施再细化、长远保障再强化、区域统筹再深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咬定目标,尽锐出战,攻克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到2020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检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工作目标:把掌握实情、摸清底数作为第一道工序,全面动态掌握两不愁三保障” 情况,确保底数清楚、信息准确、数据口径一致、工作有的放矢。

主管单位: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点举措:

1. 全面摸清底数。各镇街要按照未脱贫、已脱贫、临界户三类群众,逐户逐项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核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198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检视。

2. 建立信息平台。将“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纳入全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衔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信息动态共享,防止一个部门一个数。有关数据每月动态更新一次。

3. 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两不愁三保障”常态化核查机制。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重点盯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以及饮水安全保障薄弱环节,逐户逐人逐项查漏补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对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

(二)着力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突出问题

保障目标:贫困人口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和市级扶贫标准,确保贫困人口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主管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区商务委、区工商联、区供销联社

重点举措:

4. 因地制宜发展长效扶贫产业。每个镇街打造12个扶贫主导产业,在全区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以上、创建示范合作社30个以上。精准推进产业到户,在每个村发展1个以上增收产业,力争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1个产业增收项目。

5. 完善产业带贫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资产收益、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劳务务工、资源资产租赁等联结方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垫付资金、贷款担保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逐步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优化持股方式、股权管理、收益分配和退出机制。

6. 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开展贫困人口就业状况及需求调查,按需实施就业培训,帮助掌握“一技之长”。取“公共+市场”服务方式,精准组织劳务输出。鼓励企业、生产车间、加工点、代工厂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建好用好“扶贫车间”。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贫困劳动力。

7. 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扶贫重点村农副产品,优先从贫困户中聘用工勤人员,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扶贫产品。各级要做好预留采购份额,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食堂活动。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

8. 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对未脱贫的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分户计算,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强低保兜底动态管理,在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户,因家庭收入发生变化,家庭月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逐步推行失能特困人员相对集中供养。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三)着力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

保障目标: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

主管单位:区教委

重点举措:

9. 强化控辍保学。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开展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排查工作。全面走访、家访疑似失学辍学人员,落实控辍保学“一人一案”工作方案,逐人逐项对账销号。建立失学辍学人员控辍保学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分析研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变动、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建立联控联保和行政督促劝返机制,落实控辍保学法定责任,对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劝返入学工作;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一人一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构建区、镇街、村(居)、学校参与的四级联动关爱保护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困难问题。

10. 精准实施学生资助。加强政策宣传,做到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加强贫困人口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比对衔接,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信息系统,在全区推广应用学生资助信息平台。逐校逐户逐人逐项检查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市外就读学生台账,积极对接外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督促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强化资助育人工作,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11.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确定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制定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实施方案,重点改善镇街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防止随意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造成学生辍学和生源流失。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好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12. 加强义务教育前后衔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开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扶贫专项民生项目监督。

(四)着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

保障目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

主管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医疗保障局

重点举措:

13. 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定期动态调整比对机制。建立贫困人口参保情况月统计分析台账,完善和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资助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参保登记率达到100%。对年度内超过规定参保缴费期未参保或新增加的贫困人口,及时做好参保动员和资助参保工作。

14. 落实医疗保障及救治政策。推动各类医疗救助保障政策有效衔接,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分类分档细化贫困人口救助方案,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深化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常见病防治专项行动,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至31种,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强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台账。落实贫困患者在区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完善“一站式”结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贫困人口综合服务窗口,简化结算流程。推进分级诊疗,引导基层首诊,区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15. 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区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实现医疗机构全覆盖、标准化全覆盖、基本医疗设备全覆盖,确保区上建好2所区级公立医院,每个镇街建好1所政府办卫生院、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的镇街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常住人口超过800人的行政村建成1个村卫生室并达到标准化。常住人口低于800人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镇街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不设村卫生室。充分发挥两个医共体作用,加强对下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和业务指导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深化“互联网+健康扶贫”,推进远程诊疗服务。

16. 加强基层医生配备和培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行区聘区管乡用,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大轮训。2020年底,每个医院的每个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医师,每个镇街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生。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推进“乡聘村用”,采取卫生院派驻、定期巡诊、邻村代管等措施,2019年底,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五)着力解决住房安全有保障突出问题

保障目标:对现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贫困户等重点对象,通过进行危房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其不住危房。

主管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重点举措:

17. 加强动态管理。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危险等级鉴定“回头看”,对贫困户和农村其他困难家庭的农房,逐户开展房屋危险等级鉴定,实行挂牌公示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鉴定全覆盖,确保危房改造对象认定精准。对2015年以来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已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全面应用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检索信息系统,建立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常态化监测机制,同步录入危房鉴定、改造、销号信息,实现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18. 实现动态清零。逐户制定改造措施,明确拟采取的改造方式、补助资金标准、计划改造时间等内容,实施精准管理,做到鉴定一户、建档一户、挂牌一户、改造一户、销号一户。严格执行危房改造面积标准,继续实行现行补助政策。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改造方式和技术,根据危房现状、农户意愿等实际情况采取拆除重建或维修加固等改造方式,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灵活解决特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全面消除住房安全隐患,满足基本居住功能,避免农户因建房而返贫。对筹资能力弱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防止因建房改房过重负债对家庭基本生活产生影响。到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19. 严把工程质量。严格危房改造工程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不出现因施工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对政府组织、由工程队统一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有隐患的,立即整改。对贫困人口自建的危房改造,加强技术指导,把好竣工验收环节,确保质量过关。危房改造要注意保留民族特色、地方风格、传统文化,避免千篇一律。

(六)着力解决饮水安全有保障突出问题

保障目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保障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主管单位:区水利局

重点举措:

20. 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对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明确的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因户施策,确保2019年底前实现饮水安全不达标贫困人口清零销号。

21. 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增加备用水源或增大蓄水池调节能力等方式,解决水源水量不足问题。抓紧完善配套净化消毒设施,解决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偏低问题。加快实施管网延伸和入户工程,解决取水距离偏长、入户率偏低问题。通过多水源联合调配或联网供水等措施,提高供水稳定性,着力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

22. 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和运行管理不规范等短板,探索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专业化、企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分类探索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运营模式,制定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办法,完善运行管理责任体系。

三、组织保障

(一)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区级主抓、镇街实施、条块结合、一体推进,完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责任体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工作。区教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医疗保障局、区商务委、区工商联、区供销联社等主管部门,要坚持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根据部门职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优化政策供给,加强对镇街工作的指导,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服务能力。区级有关部门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优先落实措施。镇街要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按照政策标准和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

(二)把握保障标准。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精准落实国家明确的基本标准和政策要求,既不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对“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对降低标准的,严肃整改到位;对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对没有明显超标的,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防止“翻烧饼”。区级主管部门在国家基本标准和市级主管部门政策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保障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三)统筹政策资源。调配好财力、人力和相关资源,事项化、项目化、政策化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进一步向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地方倾斜。统筹整合资金、财政结转资金优先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贫困村提升工程重点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要求,减少和简化“两不愁三保障”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财政支持和贫困村微小型建设项目,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管。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项目后续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改进扶贫政策兑现方式,与贫困户直接参与挂钩,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前提下,可统筹相关资源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帮扶和发展,着力解决边缘人群急需的突出问题。

(四)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宣传引导,解读好“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和政策举措。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轮训、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各级干部攻坚意识和攻坚能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加快扶贫资金使用拨付进度,落实公告公示制度,严惩违纪违法行为。总结推广一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镇、村典型案例,评选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宣传。关心关爱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对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干部要注意培养使用;对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要及时撤换,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作为对区级有关部门、镇街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工作督查的重要内容。区级部门、镇街要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情况作为年底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年度脱贫攻坚情况的重要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