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高新区管委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 > 工作动态

潼南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之进拓展产业创新之路

日期:2025-03-27

数字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提质增效;一键协同,智慧供应链实现物料自动调配;企业上云,智能调度系统协调优化排产……作为全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战场,潼南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重庆快思瑞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区招商引资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低成本和可量化的高性能可膨胀微球制造商。企业自2023年完成一期建设投产以来,可膨胀微球制造产能高居全球第2。

快思瑞为何发展如此迅猛?该公司总经理侯卫揭晓了答案,原因在于他们的“独家武器”——自主研发。据介绍,“微球”是一种微米级的小气球,直径只有5至50微米大小,受热后,里面的气体膨胀,气球体积迅速变大,可膨胀50至100倍。体积变大但重量不变,这种特殊性质让微球成为优秀的新材料添加剂,为塑料、橡胶、涂料等材料增添了轻量化、保温隔热等优异性能。

过去,可膨胀微球技术主要由少数外国企业垄断,国内市场主要依赖进口。2008 年,企业成立了国内首个微球实验室,通过15年自主研发,率先打破全球甲基丙烯腈体系微球技术垄断,解决了国家可膨胀微球的“卡脖子”难题。

当前,企业通过世界领先的 DCS 全自动生产线,可生产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全温域微球产品,以及已发泡微球、轻量母粒、复合微球等特色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航天等 100 多个行业,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正加快建设二期项目,积极推进甲基丙烯腈中试示范线等更多新材料卡脖子产品技术在潼南落地。”侯卫表示,企业将始终坚持研发驱动,不断研发甲基丙烯腈、光扩散微球等更多先进技术,解决市场痛点,创造无限可能。

谋创新、强产业,脚步从未停歇。

在位于潼南高新区东区的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以下简称巨科环保)内,各类水生植物郁郁葱葱,几尾金鱼在清澈见底的池塘中来回游弋。电镀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到螺丝钉,大到汽车、飞机都离不开电镀,但电镀过程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处理难度较大。对此,巨科环保自主研发出“电镀废水闭路循环装置”等多项核心技术,让重金属废水实现了净化循环再利用。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成分不同的电镀废水通过不同管道输送至废水处理车间,经过过滤、除油、隔膜压滤等工艺组合后,变成可重新利用的中水。而电镀废水中所含的铜、镍、铬等重金属经过处理后则转换成了铜粉、氢氧化铬等工业生产原料,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以环保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才能更好为制造业‘护航’。”巨科环保副总工程师谢晓锋表示,科技创新没有完成时,将在创新的征程中持续探索,全力打造电镀全产业环保服务链条,更好助力制造业在“绿色赛道”上转型升级。

向“高”而攀,向“新”而行。行走在潼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强、活力越来越足。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首个规模化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国内领先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中试下线,同辉气体氧化亚氮产能全球第一……科技创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新技术正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原动力。

潼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尤长清表示,今年高新区将全力实施企业科创攻关专项行动,围绕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同时,积极搭建“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突破40%,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