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南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孵化中心”)积极打造成渝中部科创平台、带动成渝青年就业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驱动产业招引投资落地,为重庆市潼南区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孵化中心已引进科技型创新企业60家,培育重庆市科技型企业36家,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在孵企业带动创业就业300余人;聘请创业导师22名,签约创业服务机构22家,链接合作投资机构60家。
重庆汉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场景
破解企业运营成本难题
“非常感谢孵化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位。这对于刚刚创业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福音,大大减轻了创业成本。”大学生创业者、重庆力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涛说。
除了为入驻企业提供免费办公位外,孵化中心还整合优势创业资源,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重庆海加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加尔”)11名成员均为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力于让重庆市特色产品走上出海之路。
“前两年,企业海外订单停滞,现金流不充足。一筹莫展之际,潼南高新区孵化中心辅导我们申报创业政策补贴,帮我们获得资金13万元,并推荐我们参加创业培训,对接创业导师。”海加尔创始人邱亮介绍,目前,该企业同重庆三峡学院开展人才资源共享合作,带动高校人才来孵化中心就业,年度营业额达245万元。
惠企、助企、暖企的服务,让更多创业项目在孵化中心落地生根。
激活企业创新“一池春水”
近年来,孵化中心以“需求导向+个性服务”陪伴式孵化机制,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孵化中心根据我们的发展定位,对接申报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还邀请我们参加了很多创新活动,帮助我们提高了专业创新能力。”智走(重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走科技”)创始人谈卓坦言,该企业由5人团队起步,于2023年7月经海加尔创始人邱亮介绍入驻孵化中心。2024年,智走科技店铺收入已达1000万元。
近年来,孵化中心摸排走访重庆市潼南区90家科技型企业,了解需求对接业务,发放创新服务券;辅导5家企业申报“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创业担保贷款”。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近年来,孵化中心多措并举,推动供需双向奔赴,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重庆汉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果智能”)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智能辐射探测与成像、智能医疗电子产品。近年来,孵化中心在政策对接、专利和市场上赋能汉果智能研发转化,推动该企业深入研究、设计和封装正电子发射成像整机。目前,汉果智能已开发样品2款,正致力于推出3至5款新品。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带来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2亿元。
孵化中心依托北京氪星创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新青年科技成果直通车”平台,联合入驻企业开通潼南地方频道,完成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的匹配链接,助力原始创新策源与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在孵化中心支持对接下,与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成立“农-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专家工作站,实现工厂化鱼苗繁育及集约化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据介绍,下一步,孵化中心将打造“科技支撑+智能场景+创新群体+高校联动+人文交流”成渝创新空间,支持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落地,打造成渝中部科创之城创新地标。